宣布 LOEWE FOUNDATION 工艺奖 2025 的入围者
我们的专家小组选出了第八届 LOEWE FOUNDATION 工艺奖的30名入围者。
我们的专家小组选出了第八届 LOEWE FOUNDATION 工艺奖的30名入围者。
2025年LOEWE FOUNDATION罗意威工艺奖决赛入围者
专家组委会从超过3100件参赛作品中,甄选出30件作品入围决赛。 这些作品将成为2025年春季在马德里举行的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 2025展览的一部分。
入围者名单: 科比纳·阿杜萨 (Kobina Adusah)
居住国家/地区: 加纳共和国
作品名称: 《我依然面对着你》,由多尺寸作品《没有爸爸》、《早期责任》、《在裂缝中成长》组成
类别: 陶瓷
材料: 以粘土、绷带打造
艺术家通过这一系列的三件陶土作品,呈现童年记忆实录。 将源自阿坎族历史和神话的繁复图案及纹理直接雕刻在粘土表面,同时结合了对艺术家而言有着重要意义的个人图像。 作品的表现形式包括盖罐、石棺和双尖瓶。
入围者名单: 青木国正 (Kunimasa Aoki)
居住国家/地区: 日本
作品名称: 《 生物界 19 》
类别: 陶瓷
材料: 陶土
这件变形粘土作品探索了材料在力量作用下,如何变形和破裂。 在这次创新建筑技术的演示下,将重力、时间和压力相结合,令粘土发挥出材料可能的极致。 将薄薄的粘土卷反复堆叠、压模并压缩成层,放入电窑中烧制,直到燃烧并冒烟。 然后在作品上涂抹一层由泥土、胶水和铅笔痕迹组成的装饰涂层。
入围者名单: 阿苏明里 (Akari Aso)
居住国家/地区: 日本
作品名称: 《不确定性下的光芒》
类别: 其他
材料: 竹子
采用日本传统的 Yotsume-ami 技术对高品质、精致竹条染色和编织,创造出这件棱角分明的多面作品。 这一复杂的格子编织方法提升了竹子的天然柔韧性,从而形成具有强烈动态之感的抽象雕塑。 使用色调鲜明的橙色、蓝色和绿色细带,令竹子的精巧和编织纹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入围者名单: 卡罗琳·布罗德黑德 (Caroline Broadhead)
居住国家/地区: 英国
作品名称: 《空心条纹链》
类别: 珠宝
材料: 玻璃珠、线
这条项链以数千颗细小、色彩鲜艳的日本玻璃珠制成,以古老的非织布技术“佩尤特针法”缝制。 通过卷纸形成管状链条,由 1500 颗珠子制成,在一天的时间内才可完成。 这一冥想流程展现了时间、劳动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重复行为创造复杂性。 链条由垂直和水平的管子组成,彼此垂直,为运动和佩戴者身体间的互动创造了无限可能。
入围者名单: 斯科特·蔡斯林 (Scott Chaseling)
居住国家/地区: 澳大利亚
作品名称: 《超越丝滑的抓地力》
类别: 玻璃
材料: 玻璃
我们采用传统的玻璃制造技术,打造这一充满诗意的容器。 选用三层手工卷成的玻璃板制成,各层间涂有搪瓷,而后相互融合,形成一块厚厚的瓷砖。 加热后,卷成圆筒并吹制成最终造型。
入围者名单: 近岡令 (Rei Chikaoka)
居住国家/地区: 日本
作品名称: 《释放清除 #3 》
类别: 玻璃
材料: 玻璃、黄铜
将半透明玻璃带缠绕,形成这个空心管,在卷起和展开的过程中结晶。 作品展现着静止的时间,而运动与静止间存在着微妙的张力。 该作品采用了艺术家专属发明的创新技术,透明玻璃颗粒夹杂在柔软的陶瓷纤维间,在电窑内烧制作品前便已成型并开展操作。 而后移除柔性纤维,仅留下与玻璃融合的黄铜销,以便将作品固定到位。 烧制过程中,通过精准的温控来保持玻璃形状,并在表面呈现美丽光泽。
入围者名单: 杰西卡·科斯塔 (Jessica Costa)
居住国家/地区: 巴西
作品名称: 《索贝霍斯 XII 》
类别: 纺织品
材料: 羊毛、树脂、木材
这件触觉作品的呈现是顺着墙壁倾泻而下,在与地板接触的位置汇集,挑战传统分类,并将雕塑与纺织品连接。 该作品受中世纪艺术、工艺美术挂毯及人类形态启发,使用簇绒枪将羊毛穿入织物,然后精确切割并将纤维定型。 深深的凹槽和沟纹贯穿整个作品表面,中心的矩形向外凸出,增添了更强的视觉吸引力。 该作品展示了绘画对造型和色彩的处理方式,通过强调色彩和渐变来创造额外的纹理趣味与深度
入围者名单: 菲利普·埃格林 (Philip Eglin)
居住国家/地区: 英国
作品名称: 《罗索》
类别: 陶瓷
材料: 陶器
这一陶罐的尺寸令人印象深刻,其灵感来自 15 世纪意大利的马约利卡药罐和镀锌喷壶。 四块手卷的薄粘土片上涂有白色泥浆,放在一起,形成一块长而平坦的画布。 滴落的红色泥浆、倒出并在上方刷涂。 这种对表面和色彩的直观处理方式深受 18 世纪英国陶泥和赛·托姆布雷 (Cy Twombly) 的姿态性作品影响。 将粘土压入三分模具中,锁在一起并绑好。 干燥后,安装空心软板把手。
入围者名单: 阿斯彭戈兰 (Aspen Golann)
居住国家/地区: 美国
作品名称: 《团队作业》
类别: 木材
材料: 硬枫木、黄铜、高粱、上蜡亚麻布
将单柄扫帚分叉成多个由手工绑扎玉米穗组成的扫帚头。 该作品从 18 世纪和 19 世纪前工业化形式以及美国殖民时代的工艺技术中汲取灵感,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诠释,形成了一种既可识别又具有创新的形式,将精细的家具细木工与简陋的家用工具融为一体。 该作品参考了主要由妇女和儿童打造的双头阿巴拉契亚婚礼扫帚,并赞扬了那里所进行的非常见艺术和集体劳动,而作品中则以扫帚的分叉头来体现。 扫帚的主体以枫木手工雕刻而成,并选用黄铜铆钉加以装饰。
入围者名单: hors-studio x Cécile Feilchenfeldt
居住国家/地区: 法国
作品名称: 《贻贝》
类别: 纺织品
材料: 足丝(贻贝纤维)、铜、再生纱线
足丝是一种贻贝分泌而来的纤维,在 16 世纪最为流行,又称海丝,人们选用这一材料打造精致的纺织品。 该作品所选用的纤维由法国大西洋海岸的渔民捕获,在清洗、晾晒和染色后,编织成一款十分精细的网眼织物,轻巧而温暖。 窗帘上缀满网状插入物,内部布满足丝小球,并以铜丝装饰点缀。 该作品的创作初衷是满足我们在室内空间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。 挂在窗上时,铜会反射太阳光,防止热量进入房间,而足丝的绝缘特性则可以令室内保持凉爽。
入围者名单: 阿格尼丝·胡什 (Agnes Husz)
居住国家/地区: 匈牙利
作品名称: 《止步石 / TOMEISHI》
类别: 陶瓷
材料: 彩色陶器
这件陶瓷作品的灵感源自日本的止步石传统,用麻绳缠绕石头驱邪。 以手工拉伸的粘土板制作,而后拍打到木板上,用长条完全压缩,形成一个巨大的条纹立方体。 用色调表达作品的式样和表面,将深色泥浆和釉料推到缝隙内,以便更好地突出丰富纹理。 再用麻绳绑好作品并在顶部打结。
入围者名单: 石黑干朗 (Mikio Ishiguro)
居住国家/地区: 日本
作品名称: 《kyo》
类别: 其他
材料: 落叶
碾碎落叶,形成细腻的糊状物,然后铺在木板上晾晒两日,切成碎片,组装成这个空心的方形雕塑作品。 该作品完全以脆弱的树叶制成,并用胶水粘合,探索自然与人工间的界限以及降解和腐烂的用途。
入围者名单: 恩帕尔·胡安内斯 (Empar Juanes)
居住国家/地区: 西班牙
作品名称: 《光环》
类别: 珠宝
材料: 玛瑙、不锈钢、弹力绳
该系列项链和胸针令人联想到简约的建筑形式,探索身体及其几何形状的感性,挑战珠宝和雕塑间的界限。 经过精确切割和雕刻的天然玛瑙石,要么贴合身体,反映自然曲线;要么刻意营造出分离感,伴随着佩戴者的每一个动作而移动。 经过精密加工的宝石,突破材料极限,蜕变为精美珠宝。
入围者名单: 李正仁 (Jungin Lee)
居住国家/地区: 大韓民國
作品名称: 《柔和的风景》
类别: 家具
材料: 韩纸、面粉糊
这把椅子选用 100 多层薄韩纸(一款由桑树制成的韩国传统纸张)精心制作而成,创作过程中始终遵循直觉,从而拥有独特造型。 每层均由 300 多张小纸张组成,仅用面粉糊相互粘贴,兼具了耐用性和静谧之美。 尽管韩纸对水十分敏感,但干燥后却非常坚固,令椅子轻盈且坚固。 椅子如云朵般漂浮,无可见的支撑结构,选用最少、低干预的材料制成,零浪费。
入围者名单: 梁芳
居住国家/地区: 中华人民共和国
作品名称: 《永恒》
类别: 漆艺
材料: 漆器、亚麻布、瓷砖灰
此幅大型天体漆画通过多种纹理间的相互作用,描绘出漂浮在天地间的月亮。 黑色光泽漆流入到中心空隙内,而外部则选用瓷砖灰打造,创造了一种对比鲜明的质朴效果,并通过手势漩涡进一步增强效果。
入围者名单: 阿尼娜·梅杰(Anina Major)
居住国家/地区: 巴哈马
作品名称: ‘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’
类别: 陶瓷
材料: 陶瓷
这款雕塑以宏大的规模重新诠释编织工艺,将传统的编织和编结工艺转化为粘土,而这些工艺则是由被强行运送至巴哈马的西非奴隶一代代传承而来。 艺术家在陶瓷中捕捉并保存这些工艺,为濒临灭绝的传统提供了永久传承,扩大了代表性不足的社区叙事影响力。 雕塑壁由水平和垂直线圈交错而成,顶部几排留有空间,以便能够看到结构内部。 该作品具有显著的物理存在感,表面上釉,彷佛是硬化的沙子上覆着了盐分。
入围者名单: 尼菲米·马库斯·贝洛 (Nifemi Marcus-Bello)
居住国家/地区: 尼日利亚
作品名称: 《TM 带碗长凳》
类别: 金属
材料: 再生铝
该雕塑作品选用汽车工业的回收铝制成,探讨了贸易、全球化、权力关系动态以及消费主义对全球北方的影响等观念。 铝熔化后并倒入用胶合板和以艺术家工作室物品制成的模具中。 将作品分成多个部分铸造,然后焊接,再打磨,形成一个有着本土家居风格的雕塑。
入围者名单: 劳拉·梅斯 (Laura Mays)
居住国家/地区: 《河流》
作品名称: ‘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’
类别: 家具
材料: 回收老红木
这一精致的木质橱柜悬垂门如同水滴般,延伸至框架外。 这款橱柜以一棵 19 世纪末砍伐的百年红木制成。 选用手工工具对精心切割和雕琢的木材加以制作,呈现有机形态。这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加州家具的制作特点,也是更为正式的手工凿制家具现代方法。 门由雕刻的平锯滴水状木板组成,中间用四分之一锯片的垫片固定。 柜子内部设有一个可旋转的半圆形弯曲层压抽屉。
入围者名单: 吴颖贤 (Didi Ng)
居住国家/地区: 香港特别行政区
作品名称: 《褶皱花瓶 No.7》
类别: 木材
材料: 杉木、墨、桐油
将劈开的杉木条连接,制成这一褶皱容器,从而凸显木材的天然特性。 通过外翻的内层木纹,展现内在美感。经过拉丝处理后,进一步增强其质感、作品式样和动感。 看似脆弱、轻盈的木材,可让人联想到柔软的织物。内壁以手工雕刻而成,营造出一种失重之感。 容器上涂满了稀释的墨水,形成了层叠的渐变色。
入围者名单: 狄更斯·奥蒂诺 (Dickens Otieno)
居住国家/地区: 肯尼亚
作品名称: 《班亚之路》
类别: 其他
材料: 切碎的铝罐、镀锌钢网
这件巨大的纺织作品是一幅航空制图,描绘了肯尼亚西部米戈利空地上蔗鼠和其他小动物的足迹,是艺术家的童年经历。 该作品以废弃铝罐为源泉,采用结合了纸莎草、酒椰叶或棕榈等天然纤维的技术。 将切碎的铝编织在以金属丝网制成的定制镀锌织机上,令某些位置紧密堆积凸起,而其他位置则故意留下缝隙,从而让作品表面拥有斑驳效果。
入围者名单: 玛丽-伊莎贝尔·普瓦里埃-特罗亚诺 (Marie-Isabelle Poirier-Troyano)
居住国家/地区: 西班牙
作品名称: 《感受》
类别: 纺织品
材料: 黄麻织物、亚麻、棉线
这幅充满活力的纺织雕塑选用日本扎染技术 ori nui,透过折叠和织物缝制而成的“木纹”加以诠释。 将织物折叠形成繁复的橙色宽带,拥有厚重的体积,并使用深蓝色和黄色打孔针打造撞色鲜明的刺绣细节。 这种色彩运用展现了中日艺术的深度融合,同时借鉴了法籍华裔艺术家朱德群和赵无极的色域绘画。
入围者名单: 玛格丽特·拉鲁·加拉乌拉 (Margaret Rarru Garrawurra)
居住国家/地区: 澳大利亚
作品名称: 《黑色锥形篮子》
类别: 其他
材料: Gunga、balgurr、天然植物染料
这款现代版网兜编织篮,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中最古老、最具影响力的表现形式之一。 这一作品可出于礼仪、或世俗原因使用,体现了咸水族土著文化的持久性和适应性。 选用艺术家独有的特殊染料打造醒目的黑色,同时这款包袋采用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的天然材料——Gunga 及 Balgurr 编织而成。 Gunga 的制作方法是将林投露兜树的叶子切成细条,而后平放在户外晾晒数周,而 Balgurr 的制作则是将瓶子树的树皮削成长条,紧密弯曲并交织。
入围者名单: 柳演熙 (Yeunhee Ryu)
居住国家/地区: 韩国
作品名称: 《巴古尼》
类别: 金属
材料: 铜
这款参考韩国传统编织工艺的带盖篮完全以铜制成。 篮子比例和谐、曲线优雅,轻度反射光线,令外观更加精致。 精心切割的精密尺寸铜板,经弯曲或压制成形,而后焊接在一起。 表面经锤击后,呈现粗糙纹理,经氧化处理后,进一步增强铜的丰富色泽。
入围者名单: 李舜臣 (Sunyi Shin)(Sunny)
居住国家/地区: 韩国
作品名称: 《抱莲》
类别: 金属
材料: 铁、纯银、漆
以铁制成的盘子能够以多种方式组装、堆叠,创造出不同的图案和形状。 灵感源自韩国陶瓷传统图案——莲花,在铁器表面凿出精致细节,再以银线镶嵌。 涂以奥特漆完成作品,进一步增强银镶嵌并防止铁氧化。
入围者名单: 佐尔特·约瑟夫·西蒙 (Zsolt József Simon)
居住国家/地区: 匈牙利
作品名称: 来自 Non-Babel 系列的《五瓣》
类别: 陶瓷
材料: 无釉瓷器
选用超过 150 块石膏所打造的工艺精巧、质地丰富瓷器。 采用手工雕刻的石膏模具制成,以艺术家开发的技术注浆铸造,烧制两次。 瓷器外部凸出,类似外骨骼,而内部则光滑且起伏平缓。
入围者名单: 苏马克希·辛格工作室 (Studio Sumakshi Singh)
居住国家/地区: 印度
作品名称: 《纪念碑》
类别: 纺织品
材料: 铜、尼龙
这是对德里 12 世纪顾特卜塔建筑群中一座历史柱廊内,真人尺寸柱体的重新构想。仅使用铜扎里——一种纯铜和尼龙线制成。 采用传统的印度编织、花边制作和刺绣技术,将柱子压平并转变为二维形状,看似失重地悬浮在空中。 在水溶性织物上穿入纱丽,织物溶解后留下这种复杂而精致的结构,这是对图像退化、瓦解以及记忆保存的解说。
入围者名单: 田口文树 (Fumiki Taguchi)
居住国家/地区: 日本
作品名称: 《白色表达》来自 '1-4' 系列
类别: 珠宝
材料: 银色、镀铑,不同尺寸
该系列的四枚银质胸针受到日本纹章传统、哥特式徽章和建筑元素的启发,将历史图像加以叠加,从而创造独特的新颖设计。 以艺术家独有技术凿刻的银器,可以形成反射和折射光线的表面,仿制成千上万颗小宝石的光彩。
入围者名单: 黎水 (Lê Thúy)
居住国家/地区: 越南
作品名称: 《时间》由《钟摆 1》 、《钟摆 2》和《钟摆 3》 组成
类别: 漆艺
材料: 以漆器、棉花、锯末、泥土、蛋壳、珍珠母、金箔和银箔打造,多尺寸
这三件双面漆作品的灵感源自河内砍伐的 6700 棵古树,透过传统的木材保存技术,来向这一不可挽回的损失敬意。 每棵树的同心圆年轮标志着时间的流逝。选用彩漆加以诠释,令人联想到钟面。 打磨前,需反复堆积生漆、棉布、锯末和泥土层,以形成光滑的底座。 抛光后,表面采用镶嵌的蛋壳、珠母、金银叶、天然颜料和漆树脂加以装饰。
在我们的数字展览中探索上一届 LOEWE 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。
我们年度展示会的主角都是采用陶瓷、木制品、纺织品、皮革、编织篮、玻璃、金属、珠宝和漆器等媒介进行创作的工匠和艺术家;来看一看这群世界上最具创新思维的匠人的作品。
线上数字平台 The Room
这个数字展览反映了 LOEWE 对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的解决方案的不懈追求; 展览的设计采用了黑暗模式,这样可以减少数字压力、节省能源,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品上。
此次评审团由13位来自设计、建筑、新闻界、评论界和博物馆策展界的领军人物构成,他们将从入围者名单中评选出2025年LOEWE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得主。
获奖者将获得5万欧元奖金,最终评审结果将于2025年春季公布
专家组委会将浏览所有报名作品,选出他们认为最为出众、卓越新颖、体现现代手工艺的创新与未来的30件作品提交给评委会。
请点击此处,观看有关现代手工艺的对话。